隨著中國研究水平的提高,國內文章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也在國際期刊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華人身影:他們可能是某一領域的開創者,為學科注入新鮮的血液;他們可能是某一領域內的領導者,主導行業未來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學者在科學界備受認可,我們也在各種獎項和期刊editorial board看到越來越多的華人身影。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些國際期刊主編中的華人身影,大家一起來感受感受他們的影響力吧。
1.白春禮——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noscale、Nanoscale Advances
主編白春禮老師的大名應該是每一個從事材料化學研究的同學都聽說過的。這里我們對他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主要是title過多,事跡也過多,我們的篇幅不太夠…):他是有名的化學家和納米學家,研究領域包括有機分子晶體結構、分子納米結構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他也是中科院院長,同時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校長。目前白春禮老師主要擔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noscale和Nanoscale Advances的主編。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是一本同行評審的期刊,旨在回顧中國和世界各地科技的前沿發展。 該期刊涵蓋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包括物理和數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和信息科學。從2015年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以來,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影響因子一路上漲。我們也相信,作為國內第一份英文版自然科學綜述性學術期刊,他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Nanoscale是皇家化學出版會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NCNST)的合作項目。Nanoscale是一本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國際期刊,涵蓋了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高質量研究。在Nanoscale所發表的文章類型,包括評論,通訊和全文。Nanoscale高度跨學科,吸引對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材料,能源/環境,信息技術,檢測科學,醫療保健和藥物發現以及電子學等領域。
Nanoscale Advances是Nanoscale期刊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還包括Nanoscale Horizons。 該期刊系列可以全面涵蓋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跨學科進展。值得注意的是,Nanoscale Advances是一個open access的新刊,目前還沒有影響因子可以參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留言區談談自己對這個期刊的看法。
2.王中林——Nano Energy
王中林院士是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教授。他對氧化鋅納米結構持之以恒的研究,使得氧化鋅成為除碳納米管和硅納米線外,納米技術中另一大材料體系。王中林院士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科學的理論和應用的研究,是全球材料和納米技術領域論文引用次數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
由佐治亞理工學院和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創刊并擔任主編, 由國際著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發行的Nano Energy,主要發表有關利用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解決能源領域內相關問題的文章。Nano Energy主要收錄四種類型的文章:介紹能源科學最新研究和進展的綜述;快速通訊類文章;全文;以及就相關領域的發展發表評論或發表意見的新聞和意見。Nano Energy主要覆蓋的領域包括電池、染料電池、氫氣的產生和儲存、發光二極管、光電器件、超級電容器和納米發電機等等。Nano Energy自2014年取得首個影響因子過10,實現創刊以來的開門紅。它使得該期刊躋身于在納米,能源和材料方面前頂尖期刊之列。
3.陳小元——Theranostics
陳小元教授分別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別獲得南京大學化學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后1999年獲得美國愛達荷大學博士學位。經過Syracuse大學和Washington大學圣路易分校博士后訓練,于2002年進入南加州大學放射學系任助理教授,2004年轉入斯坦福大學,2008年升為副教授。2009年他加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生物醫學影像及醫學工程所(NIBIB)任終身資深研究員,分子影像及納米醫學實驗室主任。陳小元教授也是中美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會(CASNMMI)前任主席,美國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會(SNMMI),Rad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uncil (RPSC)前任主委,以及中美納米醫學與納米生物技術學會(CASNN)前任主委。
由陳小元擔任創刊主編的Theranostics,在2012年取得了首個影響因子7.806;此后保持穩固發展的姿態,已經成為生物醫學領域的TOP期刊,保持在前10%頂級雜志行列。Theranostics主要針對生物醫學領域,報道關于體內外分子診斷、生物治療、納米醫學、轉化醫學以及基礎類生物醫學研究等最新的研究成果。
4.梁錦榮——Biomaterials
梁錦榮,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院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梁錦榮教授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之后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系做了20年的研究后,于2006年加入杜克大學,開始做納米結構與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研究。梁錦榮教授于2014年9月加入哥倫比亞大學,主要從事納米顆粒介導的非病毒轉染的免疫治療研究。近年來,他成功地將多種納米材料用于可再生醫學,特別在探索細胞與表面拓撲結構的相互作用研究和開展細胞直接重編程的應用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共發表研究論文300多篇,擁有50多項發明專利。他曾獲得諸多獎勵和榮譽,現為國際生物材料領域頂級期刊Biomaterials主編。
Biomaterials是生物材料領域內的國際頂刊,涵蓋生物材料科學和臨床應用等方面。生物材料通過控制與生命系統組分的相互作用,指導任何治療或診斷的過程。Biomaterials主要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和綜述,解決臨床實踐中使用生物材料所面臨的問題。該期刊的范圍涵蓋了物理,生物和化學科學,這些科學是生物材料設計和使用它們的臨床學科的基礎。這些科學包括聚合物合成和表征,藥物和基因載體設計,宿主反應的生物學,免疫學和毒理學以及納米級的自組裝。臨床應用包括所有臨床學科的醫療技術和再生醫學治療,以及診斷系統。該期刊與癌癥診斷和治療,植入設備,藥物輸送系統,基因載體,生物納米技術和組織工程等領域相關。
5.戴宏杰/李亞棟——Nano Research
戴宏杰教授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起加入斯坦福大學化學系,現為J. G. Jackson & C. J. Wood終身榮譽教授。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戴宏杰教授發表論文200余篇,論文的總引用次數超過10萬次。他也是Nano Research的發起人和創辦人。
李亞棟,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1998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同年入選首批清華大學百人計劃;2000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1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李亞棟主要從事無機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結構、性能及其應用研究,致力于挑戰金屬團簇、單原子催化劑以期實現非貴金屬替代貴金屬催化劑、探索實現催化新反應,解決催化劑均相催化異項化實驗室與工業化技術難題。
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出版社與國際著名出版社Springer合作出版發行的Nano Research,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納米研究領域高質量、原創性的研究論文和評論性文章。Nano Research上收錄的文章領域包括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表征、納米物理、納米傳感器、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納米光學、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學等等。
6.樓俊——Materials Today
美國萊斯大學化學系教授,NSF IUCRC原子薄多功能涂層中心(ATOMIC)主任,生物科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量子材料中心成員。樓俊的研究興趣在于納米材料合成,納米機械表征和用于能源,環境和生物醫學應用的納米器件制造。
Materials Today是Materials Today家族的旗艦期刊,致力于涵蓋材料科學界廣泛關注的最具創新性,最前沿和最具影響力的工作。在過去二十年中,Materials Today成為了最權威的材料科學新聞和評論來源之一。今天的Materials Today已擴大其范圍,涵蓋了材料科學領域的突破性原創研究,旨在成為該領域的領先期刊。
除此之外,materials today家族下面的子刊,他們的主編也有不少是華人。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的主編是武漢大學的張先正教授,Materials Today Energy的主編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李振聲教授,Materials Today Nano的主編是浙江大學的張澤教授,Materials Today Physics的主編是任志峰教授。
7.唐本忠——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
唐本忠,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唐本忠教授從華南理工大學本科畢業;之后在日本京都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工作;2002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1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唐本忠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論的探索、先進功能材料的開發以及聚集誘導發光(AIE)現象的研究。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是由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同英國皇家化學會聯合創辦的高質量國際學術期刊。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收錄各種研究論文、評論綜述和化學前沿,主題包括新材料的合成、改進制造技術的發展。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的首個影響因子預計在明年出來。
8.張亞非——Nano Micro Letters
張亞非,教育部第四批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微納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張亞非的研究方向包括低維納米電子材料、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制造技術、納電子器件制造關鍵技術、納米傳感器件、納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理論與應用等。
Nano-Micro Letters是上海交通大學主辦、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微納電子學系承辦的英文學術SCI期刊,主要報道與納米/微米尺度相關的新型材料結構及其應用等前沿方向,可接受研究文章(Articles)、綜述(Reviews),通訊(Communication)、展望(Perspectives)等類型的投稿。
9.麻生明——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麻生明,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麻生明教授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前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前往美國普渡大學從事博士后工作;1995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7年回國從事科研工作,同年擔任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3年入選教育部第五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4年出任浙江大學理學部主任,同年全職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麻生明主要從事聯烯及其類似物化學方面的研究。
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Frontiers期刊系列的一部分。Frontiers期刊是中國化學學會(CCS)和皇家化學學會合作的化學期刊集。Frontiers期刊將涵蓋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每個期刊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與相關領域國際知名的中國研究所的合作。每個Frontiers期刊由CCS,皇家化學學會和相關合作機構共同擁有。Frontiers系列的目標是成為化學領域領先國際期刊系列。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參與,旨在通過報道新的或顯著改進的方案或方法,成為有機化學領域的世界領先期刊。
在這個系列中,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的主編是華南理工的高松教授。
【總結】
隨著中國在材料領域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相信會有更多有影響力的華人學者會成為更多研究領域內的開創者和領導者。除此之外,由于最近幾年大量國產期刊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這也產生了很多的華人主編。雖然這些國產期刊跟國際頂刊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國產期刊也會在國際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