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還記得不久前南京理工一位本科生發了7篇SCI,被保送清華嗎?這樣的本科生又來啦——下面這位湖南大學的本科小哥,也是發了6篇SCI,直博保送清華。現在本科生真的流行發論文了,各位在座的研究生同學,革命尚需努力啊!
蘇毅,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應用物理專業學生,在四年大學光陰里,三年都是攻克個理論上可行的項目。星光不負趕路人,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連續4次專業第一
國家獎學金、寶鋼優秀學生獎學金、湖南大學三好學生標兵、湖南省優秀畢業生;主持國家級SIT(獲湖南大學十佳創新項目)、中科院“科創計劃”兩項項目;在國際高水平SCI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包含第一作者論文兩篇,第二作者論文兩篇;在物理學界首次開創性地采用了新型材料狄拉克半金屬應用在光學波導上,引起同行的極大關注;被邀請成為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期刊審稿人,并受邀于2018年度湖南省物理年會做會議報告,成為湖南大學唯一一名受邀本科生;以本科生身份獲湖南省芙蓉學子學術創新獎……
右一為蘇毅
這些榮譽全是蘇毅在本科期間獲得的成果,也是他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大一剛進學校,他就在思考要怎樣度過大學四年。
大一下學期,湖南大學針對本科生提供一些科研項目,蘇毅了解后果斷報名。從那時開始,蘇毅便把所有時間給了學習和科研。每天除了上課和2小時做作業,其余時間他全用來做研究。
“一定要時刻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蘇毅這樣說,也這樣做,大學四年,僅最近臨近畢業去五一廣場國金街玩了一次。雖然科研路上備受打擊,但他一直保持學習成績優勢,入學以來成績平均分為88.54,排名一直位居專業前二名,其中連續4次是專業第一。
三年堅持做好一件事
“心之所向,無所不至”。這是蘇毅在科研路上的自勉話。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三,三年時間蘇毅都只專注做一件事情——芯片散熱降溫。“說實話,現在想起來,剛開始有點‘被騙’著去做的感覺。因為這個項目在理論上可行,還沒人成功過。”
一開始包括蘇毅在內,有4個同學在項目組。一個星期后,變成了3個同學。一個月后變成了2個同學。再過半年,就只剩下了蘇毅。“我很茫然就覺得,這件事不是我能做的,為什么會把這么重大的項目交給我?我何德何能?”
可茫然也得上。學校專業知識不夠用,就自己上網找資料自學。他的電腦里保存了500多篇2個多G的純英文文獻資料。“其實我高中英語真不怎么好,高考才考了90多分。純英文的專業文獻拿到手上,幾乎全看不懂。只能一個詞一個詞地查,自己慢慢理解。剛開始,一篇文章要看一周,現在就跟看中文一樣快了。”蘇毅說看英文文獻還帶來一個好處,自己的英語四六級考試全都是一把過了。
蘇毅和老師討論文獻
英語成績是變好了,但科研很不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8個字濃縮了他三年科研路的經歷。他多次想過放棄,“但師兄師姐總是鼓勵我,老師也鼓勵我:‘理論上可行,只要堅持下去肯定會成功。做出來是一種突破,是可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突破。’”
靠著師友的鼓勵和自己的堅持,他跟這個項目卯上了,暑假、寒假他也不放松,在中科院物理所實驗室繼續做研究,春節也只給自己放7天假。“必須得快搶時間,如果別的高校或者別的人做出來了,那我的辛苦真就白費了。”這種枯燥還總是被打擊的日子他熬了過來。
蘇毅暑假在中科院物理所實踐
時光不負有心人,終于在大三的時候項目獲得成功,憑借優秀的成績和出色的科研經歷他獲得了保送清華直博(直接攻博學制5年)的名額。可他并沒放松,今年上半年他已經在清華大學物理實驗室開始了新的項目。
蘇毅班級畢業照記者問他,這么高強度搞科研不累嗎?“科研就像打游戲,游戲是闖關,科研也一樣,有階段性成果、有突破時,那種快樂、自豪感能幫助我克服所有的寂寞、無聊、挫折。”蘇毅說。
做科研,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是蘇毅奮斗的目標,雖然實現這個目標的路途遙遠又艱辛,但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只要有毅力,最終都會無所不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