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無論你正在讀博,還是已經博士畢業,對于讀博的艱辛想必感同身受。
讀博那些年,你是否掉過很多坑,走過不少彎路?
近日,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萊爾工程學院Kim實驗室博士后Buddini Karawdeniya在Nature網站發文,講述了自己在讀博期間掉進的6大坑,希望后來者能借鑒其中的經驗教訓。

我的研究生階段在德國金斯敦羅德島大學的Dwyer實驗室度過,當時是做研究分析傳感器。
這期間我犯了不少錯誤,其中一些已經總結成經驗教訓。
如果你現在是或即將成為一名研究生,以下6件事我建議你別做。
1把自己和別人放一塊比較
我遇到過不少科學家沮喪、精神壓力大,因為他們不恰當地把自己跟別人作比較。
每一個研究領域、研究項目甚至每一個研究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某些領域,研究者可能要花很多年才能找到值得發表的成果;而有的領域本身就容易更快地出成果。
我讀博第三年的時候曾經很焦慮,因為我的研究需要比別人花費更長的時間發表成果。
我花了將近6年時間才拿到博士學位,但我的努力最終是有回報的:我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此外還有兩項來自其他項目的專利申請、在其他十幾家期刊上發表了文章。
與其看別人正在干嘛,不如內省。從自己的錯誤中成長,找到更有效率的工作策略。
2對自己的數據盲目自信
讀博期間,我學會了質疑自己的數據。如果拿到數據后發現有什么錯誤或怪異的地方,我會考慮可能出現了哪些問題,結果很可能跟我的想法相符。
我曾經設計過一種用激光監測微量化學物質的傳感器。有一天傳感器信號表現異常得好,激光功率比平時都要高,信號也很強,這一切看起來很好,但后來發現其實是設備高估了傳感性能,產生的數據也是無效的。
一定要注意樣品污染、標簽錯誤或儀器校準錯誤等問題,因為這些數據是你自己實驗得到的,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們。
3獨自忍受
讀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失敗是經常性的。可以向有更多經驗的人尋求幫助或建議,比如實驗室里更高級別的同事、博士后或者你的導師。
我曾經遇到一個在自己看來說不通的問題,并因此苦惱許久。我把實驗材料切換成天然來源的多糖以后,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結果。
測了幾天以后,我迷失了:同樣的多糖怎么能給我不同的信號呢?我去問了我的導師,他建議我用一種此前沒考慮過的技術,這種方法幫我找到了不一致信號背后多糖成分的差異。
4認為工作總是多多益善
當拿到最新的數據時,我們都會覺得非常興奮,為此熬幾個大夜拿到需要的全部數據,不少人都干過。
有一回,我和我的同事不確定我們的納米傳感器是否在正常工作,當時我們已經嘗試了許多種儀器和方法。絕望的時候,我們決定暫時放棄任務并休息一下。
這一空檔帶來了希望,我們休息完后又有了足夠的精力尋找替代的方案。
長時間不間斷地工作,可能會耗盡精力并導致思路受限。休息一下,有必要的時候再繼續。
5盲目記錄試驗數據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保留了實驗室筆記本的記錄。但這種方法只能堅持幾天,不適用于整個讀博期間,尤其是需要同時處理多個項目的時候。
保持清晰的記錄,使用Excel表格或Word文檔或許是個辦法。構建附錄,其中要包括已經保存的數據、分析的數據和要發布的數據的文件夾鏈接。
我拿到博士學位時,已經攢了19個實驗室筆記本。如果沒有Excel表格、附錄和索引的幫助,我肯定會搞不定。
最開始就要尋找保護和追蹤數據的方法,不要到了最后“大海撈針”。
6一次失敗后倒地不起
放棄努力學習的理論或實驗不容易,但知道何時改變方向,對讀博期間取得成功至關重要。
我讀博時第一個項目耗費了18個月的時間但沒有成功。我當時很失望,和自己的導師進行一次長談后,我轉到了另外一個項目。
弄清楚如何“快速失敗”后,我能將我的時間投入到為我帶來更大收獲的項目上。最終,我在一些不錯的期刊上發表了文章,并拿到了科研獎勵和獎學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