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切尚待更新。
時代的浪潮幾番跌宕之后,中國的每一分鐘,都在寫下奇跡。
新材料戰線上,通過數代人艱苦奮斗、砥礪奮進,在此過程中誕生了大批“中國第一”、“世界之最”,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填補國內空白的高光時刻更是不勝枚舉。
70年關山飛度,70年驚鴻一瞥。無數材料人的命運軌跡注定要被歷史標上注腳。讓我們一起重溫屬于中國新材料的高光時刻!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壯麗70年,中國誕生了一件件大國重器,承載著國人夢想,凝聚著中國智慧,也彰顯出中國制造和新材料不斷增強的實力。
1956年10月,中國第一艘潛艇——03型潛艇下水。為實現“蛟龍入海”,江南造船廠突破焊接技術上的難關,第一艘潛艇焊接一次合格率達到89%。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1960年4月,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的“東風”號萬噸級遠洋貨輪下水,中國造船工業上了一個新臺階,材料和設備均采用國產制造。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上世紀60年代,昆明貴金屬研究所成功研發出貴金屬鉑銥合金航空發動機的點火材料,并成功地裝備在飛機上,突破了國外的封鎖。

圖片來源:公開網絡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北京科技大學為其殼體用低合金超高強度鋼的成功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2003年10月,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這是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安泰科技提供了不少特殊零件的高性能功能材料。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2011年1月,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戰斗機殲20成功首飛,國產T800、T1000級別的碳纖維,目前可以助力殲20戰斗機批量生產。
2017年5月,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成功首飛,打破了歐美在大型客機領域的壟斷地位,飛而康通過3D打印生產的28個零件裝載在C919艙門上,為國產大飛機的成功首飛做出了卓越貢獻。

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2018年10月,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回天新材提供的膠黏劑以及其他材料企業提供的大量的新型抗壓、耐腐蝕、耐拉伸材料都被廣泛應用。

圖片來源:珠海特區報
●擊碎枷鎖,腳踏廢墟●
大潮之下,必有勇夫。
在中國新材料波瀾壯闊的70年發展中,總有一些人和企業,敢于擊碎枷鎖,敢為人先,重塑每一道邊界,引領每一次創新,用一次次的打破壟斷和填補空白,推動中國新材料由一窮二白向材料大國和材料強國不斷邁進。
1952年9月,太原鋼鐵廠成功冶煉出新中國第一爐不銹鋼。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1953年9月,上海燈泡廠拉出新中國第一根鎢絲,我國鎢材加工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1965年,師昌緒帶領團隊研制出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這項尖端技術的國家之一。

圖片來源:沈陽晚報
1971年9月,中國自行研制、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在洛陽玻璃廠建成投產,生產出中國第一塊浮法玻璃。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1984年,萬華化學前身煙臺合成革廠與國內高校開展聯合攻關,先后攻克縮合反應、光氣化反應、分離精制3大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掌握完整MDI技術的國家,打破了西方對我國近40年的技術封鎖。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第一塊稀土永磁磁體終于誕生在鋼研總院的實驗室,鄧小平同志曾自豪地公開表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九五”期間,我國成功建設了首條千噸級非晶帶材生產線,初步驗證了非晶帶材產業化技術,為我國電力電子工業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時代有我,時代由我●
70年滄桑砥礪,70年薪火相傳。聚沙成塔,時針的轉動下,每代人終將完成自己的使命。如今,我們在前沿新材料、5G材料領域,已取得驕人成績。
中國已實現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到5G領先,作為5G時代的重要材料之一,沃特新材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連續法生產3個型號LCP樹脂及復材的企業。

圖片由沃特新材提供
泰和新材在國內率先實現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芳綸紙的產業化技術和工業化生產,填補了4項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推動了我國紡織服裝、國防軍工、航天航空、安全環保等行業的健康發展。

圖片來自泰和新材
福納新材已建成全球首條可實現年產公斤級Gd@C82金屬富勒烯生產線,填補了國際金屬富勒烯量產技術的空白,處行業全球領先水平。

圖片由福納新材提供
中宣液態金屬已建成世界首套液態金屬電子油墨生產線、液態金屬電子手寫筆生產線并投產,國內首套液態金屬導熱膏生產線、液態金屬導熱片生產線也已建成投產。

圖片來源中宣液態金屬
70年輝煌與榮耀對中國新材料產業而言是一個感嘆號,但對民族復興偉業而言則是一個逗號。
歷史的車輪終將滾滾向前,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銘記這些高光時刻,銘記這些鑄就國之棟梁的“大國之材”,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