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神仙打架!饒毅連發4文,炮轟尹燁:水博士,偽科學,嘩眾取寵,假科學家、真帶貨人,推廣假藥
    2022-07-28 13:44:36 作者:材料基 來源:材料基 分享至:

    7月23日-26日,連續4天,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連發4文,炮轟華大基因CEO尹燁,“水”博士,搞偽科學,嘩眾取寵,假科學家、真帶貨人,推廣假藥,火出科研圈。

     

     

     

    23 日上午,饒毅發文《信、達、雅: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炮轟華大基因CEO 尹燁,稱其所做的生物科普內容“有相當多故意嘩眾取寵的內容,有很多偽科學”,甚至毫不留情地批評“尹燁的行為無異于主動說謊。他忽悠、胡說和欺騙的內容超出生命科學范圍”。


    不僅如此,饒毅還在自己朋友圈轉發了尹燁與俞敏洪對談的視頻,并表示俞敏洪及觀看視頻的的人都被尹燁騙的團團轉。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來源:網絡


    7月24日,饒毅教授緊接著再度發文《智力小測驗》,這回連拐彎抹角都省了,毫不留情地怒罵“繼續多看多聽尹燁就是降低智力”,甚至“忠告”華大基因職工不應拍馬,否則企業遲早要垮。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圖源:生命認知學


    一個小時后,尹燁在個人公眾號尹哥聊基因上對此事作出了耐人尋味的回應——謝謝指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圖源:尹哥聊基因


    但饒毅并未善罷甘休。


    7月25日,饒毅再發文《陳春花和尹燁:相隔二十年競賽誰的博士更“水”?》,直指尹燁水“”博士文憑,直接將尹燁的博士文憑和最近因為買野雞博士文憑而處于風頭浪尖的陳春花對比,文中直言,


    尹燁的博士論文是在其任華大基因的CEO期間寫的。“如果是不用上課的博士,那么尹燁的博士與陳春花的博士,哪一個更水,就可以爭議。”


    還稱華大通過給科研人員降價測序的方式換取把華大的人員和單位列上論文已經多年了。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直言“不上課就獲“博士”,恐怕就不能說不水。”


    饒毅在該文中稱:”我一貫支持年輕人、對學生態度很好。但對尹燁這些年齡比我小一截卻花言巧語、油嘴滑舌者就不客氣。對他們客氣不僅是虛偽,而且不分對象的客氣,是在好學生、可以教育的學生與壞學生、不可教育的學生之間劃等號,是不尊重好的學生和好的人。教育的過程,也是教養的過程。“


    7月26日,饒毅再加火力,發文《太厲害的忽悠會忽悠自己:因為太逼真了》,文中回顧了饒毅曾經打假之前華大包裝的科學家:北大生科院校友,原華大基因CEO,國家杰青,973首席科學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客座教授——王俊“不懂科學,不是科學家”。但“王俊不是接受批評、改進自己,而是反擊批評。”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文中直呼尹燁是“假科學家、真帶貨人”,“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全中國現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不是假藥。”


    真可惜了一些好苗子,本可做好事的,忽悠其他人太投入而成為忽悠自己,可惜、可惜、可惜。”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公開資料顯示,尹燁本科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2002 年加入深圳華大基因,目前擔任華大集團 CEO,其余的頭銜還有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工程博士,基因組學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在包括 Nature 等著名期刊發表論文(含合著)五十多篇等等。


    現任華大集團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華大基因副董事長,華大基因總經理等。


    不過,讓尹燁真正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主要還是「科普博主」這一身份。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來源:百度


    截至7月25日,尹燁在微博有89.6萬粉絲,個人微信公眾號“尹哥聊基因”有563篇內容,在抖音有268.5萬粉絲,發布作品453條。可以說是妥妥的“網紅”了。


    2016年3月,尹燁在喜馬拉雅發布了第一條音頻內容。截止今日,在喜馬拉雅App上尹燁的“天方燁譚”節目有2.6億播放量,也已經更新至2201集。


    尹燁的科普內容主要在生命科學領域,也涉及部分疾病的講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尹燁的科普內容不再局限于生命科學領域。尹燁發布的內容小到孩子成長、減肥、健康長壽等常規話題,也大到涉及元宇宙、心理感應等前沿領域。他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是“因家庭微信群的虛假養生信息被迫成為科普網紅”。7月24日,尹燁還在微博更新了關于猴痘病毒的相關傳播科普視頻。此外,尹燁還在最新的一期中談到了“預防出生缺陷”的話題,被視為為華大基因“帶貨”引起爭議。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一位腦神經科學領域的長江學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尹燁是一個企業的實干家,不應該用科學家的身份去定義他。”


    但也有人認為,企業家做科普很難不戴“有色眼鏡”,站在完全科學和中立的角度去傳播知識,甚至有可能會誤導公眾,使他們上當受騙。


    以下為饒毅發文原文:

     

    7月23日  信、達、雅: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


    【中文科普走出幼稚期,但還有各種現象交雜】


    二十年前我寫過科普,主要是覺得科學太好玩了,不應該自己專有,大家可以一道樂。


    近十年來,華人科普文章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我發現自己的水平從二十年前的超過中文科普平均水平而有意義,但近十年水漲船高后自己水平低于中文科普平均水平,所以基本退出科普工作。留下對科普概貌的一些了解。


    嚴復先生提出翻譯應該做到“信達雅”。


    科學普及可能也是同樣三點。


    百年前到1980年代,我國人民對科普的需求比較大,而科普工作者人數很少,他們懂得有限,所以有很多科普離“信”有很大的距離。例如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寫的很多,恐怕錯誤的超過一半。但他們對中國青少年還是正面作用大于負面作用,因為有時候青少年并非搞清楚了具體的內容,而受到了精神影響和激勵。


    有些科普工作者,不僅懂科學不夠,構建了一些不夠實的偏見,而且出現過科普工作者一旦有了某些地位和職權,認為科學家不懂科學,而他們更懂。我回國初,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有某位電視臺副臺長,在我說科學好玩的時候,專門公開“糾正”我。好在當時北大的吳國盛救場,要不然我們僵住了。


    1990年代-2000年代中期,我當時也寫了一些。我的科普做到了“信”,但很少做到“達”,從來沒有做到“雅”。這與我認為科普的“信”是第一有關,也與我的文字功底不足有關。


    近十年,有很多不同科學領域的人,對他們專業相關的進行科普。有些人做的非常好。其中有些只寫一兩篇的人,更是“偶爾露崢嶸”,寫的非常好。


    生物之外的有,生物的也有。


    如華盛頓大學的陳宙鋒教授寫的癢。與世界上絕大多數領域不同,癢的分子機理研究由幾位華人科學家主導:華盛頓大學的陳宙鋒、霍普金斯大學的董欣中是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北大博士、陳宙鋒的博士后、回到上海神經所的孫衍剛是國內最佳,如果陳宙鋒堅持這方面研究而不被錯誤所誤導,孫衍剛超過陳宙鋒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陳宙鋒給《知識分子》科普過癢,因為他就是領軍專家,而且文筆很好,做到了“信達雅”。


    北大校友、華盛頓大學博士、德國馬普研究所的博士后梁希同,研究烏賊變色,這是非常有趣、但科學重要性不是非常明確的問題。梁希同的科普栩栩如生,是我自己閱讀范圍內“信達雅”做的最好的科普。因為其科學研究,梁希同很快將回北大任教。作為他將來的高年資同事,我并不希望他參與太多科普,他的去留和晉升都取決于研究,而科普不會對他個人帶來任何好處。


    可能,以后這些以自己專業偶爾 做科普的,會是我國科普的相當一部分。他們以公益行為做科普。


    科普如果能同時做到信達雅,當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底線是“信”。


    科普最重要的是“信”。做不到“達”、“雅”,仍然可以科普。做不到“信”,應該避免做科普。


    只有足夠懂科學,才能進行比喻、延伸、插科打諢講笑話而“萬變不離其宗”,守住核心內容。對科學本身不夠懂,進行比喻、延伸、講笑話的時候就很容易說錯。外行不清楚,內行一聽就知道是搞錯了,再怎么巧舌如簧也不能掩蓋內容的錯誤。


    最近某個企業的高管尹燁,本身生物的背景就比較局限,而且非常不嚴謹,有相當多故意嘩眾取寵的內容。他有關生物的演講就有很多偽科學,而超出生物涉及其他科學,就錯誤百出。外行、特別是文科的聽眾被其吸引。如果他在國際大企業工作,早就因為損害企業聲譽而被開除。


    該企業早期的楊煥明確實是基礎太差,不懂遺傳學。一般人把基因測序與遺傳學緊密聯系而不知道兩者在智力上的差別。生物學雞鴨貓狗都可以看懂測序結果,但理解遺傳學要求就高一些。我以前估計過楊煥明可能考不及格現在高中遺傳學部分。但外界不了解,以為楊煥明真是專家,他也希望扮演科學家,所以回答問題出錯。楊煥明后來知道藏拙。


    與楊煥明因為扮演科學家而被動說錯一些科學問題不一樣,尹燁主動出來大范圍忽悠就比較奇怪。尹燁的行為無異于主動說謊。他忽悠、胡說和欺騙的內容超出生命科學范圍。批評他是為了破除人們誤認為企業高管就可以隨心所欲宣傳偽科學。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學過生物的人們一般評論如下,我不一定全部同意這些評論,但列出來以便不學生物、特別是文科的人們有所了解,免得被偽科普后不知:

     

     

     

     

     

     

     

     

     

     

     

     

    7月24日 智力小測驗


    因為文科朋友告知,而看了幾個尹燁的視頻,結果發現錯誤連篇,基本是個個都有錯,但有些錯誤需要懂一些專業的人才知道。一般理科的人,稍微看幾個就知道肯定有問題。要個個糾正、澄清的話,不知道需要幾天幾夜。


    因為其量大、面廣,恐怕心理和精神正常的科學家沒有人愿意出來費時費力具體指出科學基礎差的人所犯的大量錯誤和編造的大量謊言。


    因為如果那樣,就有點像傳統比喻的人咬狗,恐怕會成為新聞。沒有科學家愿意成為人咬狗新聞中的任何一個角色。


    如果有些人還是希望知道其錯在哪里,這樣回答,試試看有沒有用:


    1)如果你不在乎被騙,不用問錯在哪里,繼續看其視頻,把他當成你們家的科學圣人也不關其他人的事情,甘愿受騙也是一種自由;


    2)如果你不愿意被騙,那么人是否說謊是一個原則性問題,看看上面的視頻,就知道他如何滿口胡言。他的其他視頻一般達不到這種程度的胡言,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如果看了以上視頻后繼續認為尹燁沒有問題,請不要與“饒議科學”的小編對話,因為后者只是義務維持公號,而他/她們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改變任何人的智力。


    目前,人類沒有改變智力的辦法,至少沒有提高智力的辦法。


    有沒有降低智力的方法,由繼續多看多聽尹燁的人們自己統計也許就有可能知道。


    (致華大基因職工:


    如果您認為您所服務的企業講誠信,而不應該忽悠加欺騙,您應該勸尹燁的上級開除他,而不是歇斯底里反對批評,因為這是國際科技企業的常規;


    如果您認為您忠于尹燁個人,而又做不到“吾愛吾師 吾更愛真理”對他進行批評幫助,至少應該愛護他,告訴他改弦更張是為了他好;


    如果您明知他瞎說,而當面支持他,那不過是養成拍馬文化,遲早要垮。


    如果以上忠告沒有用,那就愛莫能助了)


    7月25日 陳春花和尹燁:相隔二十年競賽誰的博士更“水”?


    一般人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一代比一代好。


    但那只是總體趨勢,落實到個人就不一定。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陳春花的博士學位,最近被很多人詬病。所謂“愛爾蘭歐洲大學”,是沒被國外教育監管機構所承認的大學,其博士學位也就自然被認為很“水”,甚至被認為等同于假學位。


    華大基因的CEO尹燁,也有博士學位,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物雖然水平很低,但肯定不是野雞大學。


    不過,兩個“博士”哪個更“水”,好像不容易區分。


    陳春花是60后,專業是經濟管理,其“博士”是2000年代初。


    經濟管理是否需要博士,恐怕見仁見智。2000年前后,各種學歷造假、虛浮、灌水,恐怕非常多。這不能免除陳春花本人的責任。碩士后一年就獲得博士,沒人能夠說這種學位不“水”。


    但,誰的責任更大:是主持給予這一學位的復旦大學及其經管教授,還是當時一批繳費的學生?可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會認為復旦大學的經管老師對一批(而不僅陳春花一人)不負責任、誤人子弟,收了人的錢,給了水博士。


    尹燁出生于1979年。他同齡的人獲博士學位的數量比二十年前多很多,而學歷造假、虛浮、灌水遠少于2000年前后。根據哥本哈根大學的記錄,尹燁的論文是2015年開始研究,2018年提交。而尹燁同時期任華大基因的CEO。顯然,只有他知道自己這是什么博士。如果是不用上課的博士,那么尹燁的博士與陳春花的博士,哪一個更水,就可以爭議。


    眾所周知,華大多年做過交易。一個實驗室、一個研究所或其他用戶,當年可以把樣本給華大用外國的機器進行基因測序,作為收費的項目。但是,如果其結果可以發表到著名刊物上,把華大的人員和單位列上去,就可以給用戶降價。文章的作者換降價,也是一種經濟交換。


    其他人應該堅決相信華大和尹燁的道德觀,尹燁從哥本哈根獲得“博士”學位,如果他們一定要說絕對沒有給哥本哈根大學或其師生用華大機器基因測序服務降價的情況。


    其他人有權利好奇:尹燁的哥本哈根大學導師,在尹燁之前,是否允許丹麥本國的學生(或不是華大員工的其他中國學生)不上課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如果只有華大的員工可以在哥本哈根大學(和北歐的其他大學)享受這樣的待遇,原因是什么?


    大學沒有得到承認是“水”,不上課就獲“博士”,恐怕就不能說不水。


    我所知道的所有國外大學(這個數字不小),在生物醫學方面都不允許不到學校讀書而獲得博士學位。遠程、非全時博士,在美國生物醫學界是聞所未聞。這種博士不水,就不知道什么“水”。


    2000年左右的水博士肯定不好看,而2018年左右的水博士恐怕就更糟糕。


    假設尹燁不是有水分的博士,而是真才實學的博士,那么,不到五年能成為無所不知的萬能科學家嗎?也不能。所以(水博士--萬能科學家)這條速成路徑,不是正人君子而為。


    2016年,竇文濤安排電影學院的劉淼與我對話,第一次事先我不知道竇文濤請的其他人是誰,另外國內很多人不懂美國、不懂Trump是情有可原,劉淼只是不懂而逞強、與現在尹燁故意撒謊不同,所以我參加了三次對話。


    2022年,我查過尹燁是誰,而他以科普為名故意撒謊,因此不會理睬他。


    尹燁稱我為老師,問題在于:我會有他這種學生嗎?他獲得“水”博士的時候,我在美國培養的博士都畢業快二十年了。迄今我培養的博士生從美國華盛頓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等畢業過。尹燁既無法被它們錄取、更不可能不全時讀書而取得博士學位。因為它們都沒有生物學的水博士。


    建議我與尹燁辯論、或批評其具體問題的人,不妨自己先實踐:找一個經常說假話的痞子辯論試試,然后再來建議我做一樣的事情。要不然,“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我一貫支持年輕人、對學生態度很好。但對劉淼、尹燁這些年齡比我小一截卻花言巧語、油嘴滑舌者就不客氣。對他們客氣不僅是虛偽,而且不分對象的客氣,是在好學生、可以教育的學生與壞學生、不可教育的學生之間劃等號,是不尊重好的學生和好的人。


    教育的過程,也是教養的過程。


    7月26日 太厲害的忽悠會忽悠自己:因為太逼真了


    對于每過幾年有一些人成為驗證我批評正確的統計數字,我不是高興,而是痛心、有時還很惋惜。


    2012年,尹燁在華大還是...的時候,華大包裝的明星科學家是王俊。


    因為王俊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校友,有人請他到北大生命科學開會。


    因為我那時是生科院的院長,所以我也參加了。王俊的講法,把自己測序的工作當成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而且號稱解決了好幾個疾病及其治療。


    我當場指出小伙子你不懂科學,不是科學家,是給其他人打工的技術員,不懂科學怎么做的,不懂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所以,有人用“王俊,你是科學家嗎”記錄了部分對話。


    王俊不是接受批評、改進自己,而是反擊批評。


    我當然指出了王俊不是科學家,但那時很多年輕人認為我說話過分,發了Nature論文的王俊怎么可能不是科學家?在我國民工推動下,發了Nature不是科學家的人數并不少。


    今天,恐怕繼續認為王俊是科學家的人,不會很多,雖然沒有滅跡。


    十年教一批人,通過發言、寫文章教育校外的人不容易。


    對于王俊、尹燁,我的初衷是教育、或者說教訓,但他們不改而狡辯。年輕人在那種有限環境,鼠目寸光是自然的。如果不懂學習,包括在被批評時學習,就會害了自己。


    歷史洪流,浩浩蕩蕩。江山輩有騙子出,各領風騷三/五年。


    當年的假科學家、真技術員,不思進取,會被淘汰;


    今天的假科學家、真帶貨人,如不改邪歸正,恐怕也一樣。


    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全中國現在推廣的益生菌無一不是假藥。腸道細菌研究很熱門,但迄今沒有拿出可以有效應用的產品。


    全世界研究腸道細菌的第一人Jeff Gordon,是我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同事。如果要發諾貝爾獎,公認他沒有異議是三人之一、可能是第一人。他的研究都沒有落地到應用上,他找減肥的細菌還沒找到,其他人是瞎說。


    腸道菌遠景很吸引人,但“仍需努力”。


    尹燁是因為挨批評而警醒,還是在錯誤的路上越滑越遠,把忽悠進行到底,不把自己忽悠到徹底失敗不停步,是他自己的選擇。


    要真聽教導?這是最簡單的教導。


    有時候,真可惜了一些好苗子,本可做好事的,忽悠其他人太投入而成為忽悠自己,成為證明批評正確的統計數字,可惜、可惜、可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亚洲中文色资源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免费看 | 亚洲А∨天堂AV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