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小故事,大時代——從清華求學到復旦執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指明燈。...
薛群基院士:從“摩擦學金獎”跨界海洋材料損傷防護
20世紀70年代開始材料結構與性能、特別是摩擦表面和界面的研究,80...
記中交二航局武港院副總工程師李遵云:矢志科技事業,貢獻巾幗力量
李遵云,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第十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中國水運建...
院士:必須要有公平的評審系統,不能讓年輕人一生的志愿是拿政府的“帽子”,做個院士
4月30日,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受邀做客華...
湘潭鋼鐵集團:深耕鋼鐵行業,邁向智能化未來
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波動與變革。...
碩士招生怎么考?中國農大副校長:初試科目不宜過細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就將拉開帷幕。與...
李亞棟院士:過度強調“從0到1”,是一種浮躁和不自信的表現!
“我覺得我們現在對‘原創性’的過度強調,是一種浮躁和不自信的表...
如果同行評而不審, 成果無人復制, 學術質量的黑洞會有多大?
現代科學是艱難而復雜的,需要經過許多過程和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建...
饒毅:全面否定“非升即走”是害年輕人
美國普遍實行的高校預聘制(tenure track),給博士后完成后起步的助理...
雙一流校長:我國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做研究,建議月收入達到1萬元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曾在第七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