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航空武器裝備對功能性、長壽命等要求很高,特別是艦載機的發展及我國海洋大國戰略定位,需研究海洋環境下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性能,使飛機能夠適應濕熱海洋環境,從而保障飛機的出勤率和戰斗力,降低維護修理費用,延長服役壽命。>[詳細]
根據中工辦函[2015]42號要求,在交通領域子項目組統一安排下,2015年11月初,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向中航工業集團各主機廠所共發放腐蝕調查問卷(航材中心[2015]011號),基本覆蓋了飛機、直升機、發動機、維修廠等領域。>[詳細]
飛機的腐蝕按其成因來分,主要可分為電化學腐蝕、表面銹蝕、應力腐蝕三大類,而電化學腐蝕是目前飛機最普遍和最嚴重的結構腐蝕之一。飛機的結構腐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會造成結構修理工作量加大、修理周期延長、結構件大面積的加強和更換,由此導致很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并造成飛機自身的不安全隱患。>[詳細]
針對腐蝕與防護要求,飛機在結構設計方面的考慮主要包括通風排水、結構密封、可達性、內部結構、油箱、外部結構、連接防護等方面。>[詳細]
20世紀50年代,在材料界,有兩件大事轟動了世界,一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1936年從事腐蝕科學研究,1948年主編出版《腐蝕手冊》的尤里格(Herbert.h.Uhlit)教授,他在1949年在美國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