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打造我國自己的“超級鋼”
"鋼鐵是目前全球應用范圍最廣的金屬材料,高端、特種鋼材則是鋼鐵材..."
中科院院士:青年科學家5年內拿不出成果就面臨淘汰,有的單位已現“馬太”效應,重復給某一人獎勵
"兩院院士盧耀如、金振民,以及專家代表在浙江省溫州市參加2020世界..."
中科院劉益東:只見一流學者,不見一流成果
"人才,特別是一流人才至關重要。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取得了令世人..."
張啟發院士:一流的博士生,需要有遠大的志向
"近日,在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的一次組會上,張啟發院士回顧了團隊自..."
57歲頂尖學者全職回國:國內的科研大環境吸引我回來
"覃剛健出色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心臟協會和糖尿病協..."
“雙一流”高校導師以身說法:我這樣走出研究生“迷茫期”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促進新入學的研究生快速地調整狀態,以盡快適..."
中科院院士:以SCI論英雄的學術研究,其欺騙性已開始暴露
"“中國科研資金、方向正被西方國家的SCI所支配,我們的科研人員貧..."
諾獎得主本庶佑:CNS這些頂刊觀點有九成不正確,不要盲從迷信,搞科研做到六個C更重要
"目前,在諾貝爾獎獲獎國家中,美國堪稱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截止2019年..."
施一公:我直到博士畢業,對研究也沒興趣,對未來很迷茫,也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
"本文為施一公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內容樸實無華但信息量極大,演講中,施..."
院士楊衛:人才稱號不要過度與利益掛鉤!要給青年科研人員留下有學術尊嚴的發展空間!
"助力基礎研究發展,科研評價體系有著“指揮棒”的作用,長遠來看,這一..."
47歲院士再發Nature!他給研究生的這6個建議流傳甚廣
"近日,現年47歲的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宋保亮團隊于Na..."
川大校長李言榮:培養基礎拔尖人才,就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
"百年名校,無非育人。培養一流的人才,是高校的責任與使命。培養基礎..."
中科院院士:幾乎沒有任何研究課題會完全按照預期發展;如果有,這種研究不會有任何突破、不會給人帶來任何驚喜
"2001年,唐本忠團隊偶然觀察到了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現象,從而在發..."
院士:科研工作者也得養家,非升即走壓力下,不得不做短平快的研究
"如今,59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他也感慨科技界的“內卷”,“很多..."
從中專生到院士,從工廠磨工到科學家,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哈爾濱工業大學,即哈工大,這所理工類殿堂級學校,是無數理工科學生們..."
我國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丨中國工程科學
"礦產資源和原材料是工業的“糧食”。關鍵礦產和材料是事關國民經..."
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青年基金引導年輕人“踢好頭三腳”
"35年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以下簡稱青年基金)項目設立之..."
院士官媒發文:當科研人員不必整天忙于立項、匯報,不靠追評獎、爭“帽子”來改善生活時,中國有望成為基礎研究世界強國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
中科院院士:幾乎沒有任何研究課題會完全按照預期發展;如果有,這種研究不會有任何突破、不會給人帶來任何驚喜
"2001年,唐本忠團隊偶然觀察到了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現象,從而在發..."
王貽芳院士: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
一中國研究生被美國教授開除,教授坦言:我就不該錄取你!
"早些年的時候,美國克瑞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開除了一位來自..."
破解生物相容性等困局 楊柯:新型醫用金屬材料的技術及產業化問題待解
"醫用金屬材料是生物醫用材料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包括純金屬及合金,傳..."
趙國屏院士講述:一篇論文53位作者,是怎么署名的?
"論文署名的矛盾和計較,每個科研工作者都會遇到。只要有合作,就會涉..."
開卷知新 | 李元元:新材料——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物質基礎
"2017年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
好大學標準是什么?“網紅教授”鄭強給出答案
"“六一”前夕,現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的“網紅教授”鄭強回到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