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那些起跑嚴重落后、后程全力拼搏的人,很可能會有大出息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焙芏嗳藢⑦@句話奉為圭臬,但也有人因此患上..."
我當校長12年:教授可以有脾氣,但行政人員不能耍脾氣
"大學的事業千秋萬代,大學的發展必須要立足長遠、要面向未來,就應該..."
我當校長12年:“第一,教授就是大學;第二,善待學生......”
"大學的事業千秋萬代,大學的發展必須要立足長遠、要面向未來,就應該..."
學術界的蛻化,到了驚人的程度
"近二十年的學術界,隨著以課題和項目為代表的學術管理體制,以及各類..."
我當校長12年:教授可以有脾氣,但行政人員不能耍脾氣
"大學的事業千秋萬代,大學的發展必須要立足長遠、要面向未來,就應該..."
我對高校教授的建議是:別老追逐熱點問題、熱衷獻計獻策,寫折子、上內參!
"外面不少人以為,人民大學整體上是保守的或者說比較“左”。我不太..."
北大教授:高校得了治不了的病
"這二十多年來,高等教育規模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學教育規模最..."
資深院士:研究者一年內發10篇論文,極有可能全是水貨
"從文章的外在形式上看,一篇好文章應滿足思路清晰、內容精簡、表述..."
圖靈獎得主:為什么中國頂尖學生入學贏了,畢業時卻輸了?
"“我主要是一名教師”。計算機領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約翰·霍普克..."
院士校長:人生有兩個階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學位,二是評正教授
"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教授,曾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上..."
潘復生院士:突破成果轉化"死亡之谷"必須加快技術"加工"平臺建設
" 我國論文數和科技人員數均處于世界第一,但大量的技術瓶頸問題依..."
會評季:如何確定上會?(附會評專家評審細節)
" 2023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6月到7月是..."
46歲當選院士,用自身科研經歷給研究生提出了6個建議!
"2021年,46歲的武漢大學教授宋保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也是除45..."
院士:資助總量僅是美國的1/10;要給青年科研人員留下有學術尊嚴的發展空間
"助力基礎研究發展,科研評價體系有著“指揮棒”的作用,長遠來看,這一..."
政協委員:青年學者論文發表難,博士4%以下,碩士基本絕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寧曾參加一份核..."
海洋院士(王軍成、李華軍、侯保榮)和曹德旺等25名科學家、企業家聯署文章呼吁!
"“工科理科化”傾向正在對有關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造成嚴重影響..."
北京科技大學張勇教授:探索高熵合金 譜寫材料新篇
"材料是人類制造生產工具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人類按生產..."
院士:當他們不必忙于立項、評估、總結、匯報,不靠追評獎、爭「帽子」謀名譽來提升社會地位、改善生活時,中國有望成為基礎研究世界強國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
中科院院士:幾乎沒有任何研究課題會完全按照預期發展,一個很小的、意想不到的細節有可能徹底改變你的研究軌跡
"2001年,唐本忠團隊偶然觀察到了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現象,從而在發..."
“雙一流”教授:博士生真的需要一天看20篇文獻嗎??
"喻海良,中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青年千人。"
3大領域!8大環節!中國關鍵新材料技術及創新生態發展深度解析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先導。回..."
一位教授痛批:學界浮躁風蔓延,90%的學術不做也不影響學術發展
"一位知名教授和我把酒聊天時表示:“我國不少單位和科研人員,已不次..."
院士坦言:如果沒有項目或“帽子”,不足以讓科研人過上“體面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支持科研事業單位探索試行更靈活的薪酬制度,穩..."
中科院教授:我從來不申請課題,因為沒有憑空吹噓的本領!
"誰都知道,現在學術界的“生態環境”很不利于學術:僵化的量化考核制..."
分享 | 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高質量發展中的先進材料創新戰略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