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直到博士畢業,對研究也沒興趣,對未來很迷茫,也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
"本文為施一公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內容樸實無華但信息量極大,演講中,施..."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開啟夢想之旅!從青年基金中收獲自信
"“青年基金是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較早設立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42歲“雙非”副教授:在《自然》發論文后,反倒“忐忑不安”
"在《自然》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后,侯書國一時..."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制定院士行為負面清單,從嚴完善院士退出制度!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29日在該院第十五次院士大..."
2022國自然評審季:如何確定上會,幾位專家談國自然
"2022年的國自然評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其中函審,大部分已經結束..."
科研訪談 | 龐歡教授:“我想弄明白研究道路上的‘為什么’,再把那些‘為什么’告訴給更多的人聽。”
"龐歡教授主要從事電化學儲能材料研究,其課題組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
深度解讀:我國高性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發展現狀與展望!
"本文在梳理我國高性能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各種纖維增強體和樹脂基體..."
前沿丨納米科技創新與未來產業發展
"中科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
正確認識期刊評價,回歸辦刊初心
"分析了現有學術期刊評價體系的不足之處,批判了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
施一公:無論什么學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施一公是少數在公眾領域享有很高知名度的自然科學家。本文是時任..."
在古老的金屬材料領域,如何取得突破性進展丨非晶合金材料發展趨勢及啟示
"非晶合金是近幾十年來通過現代冶金新技術——快速凝固技術和熵調..."
新材料科學發展戰略思考與創新實踐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先導和基石,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中科院院士:最讓人討厭的10種研究生導師
"今天我主要談談作為導師所不應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稱之為“十戒..."
薛群基院士:國外公司幾乎壟斷了中國海洋新材料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
Nature邀5位頂尖科學家“爆料”:如何培養接班人?
"這是一個科學家超脫生物本性之上,更高級的“延續香火”。近日,Natu..."
十年磨一劍!科研人員如何將自己的成果落地?這篇Nature給了大家答案!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工業轉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困擾科研人..."
饒毅:科學在被淘汰的博士后引領下狂奔
"20年前,一篇Nature文章3、4個圖的不少見,現在連Nature子刊上的文章..."
35歲中年博士失業,決定給找高校教職的后輩一些建議
"2016年博士畢業,隨后出國做了一年的博士后。中途有近3年海外經歷..."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提出真問題比熱衷“填補空白”更重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科研人員的成果也越來越多。隨之..."
35歲成哥本哈根大學首位華人教授!專訪張國捷:如何高效做科研
"哥本哈根大學首位華人終身教授張國捷近日全職回國,加入浙江大學。..."
汪品先院士:不鉆象牙塔,不當外包工,形成中國學派參與國際學術競爭
"展望2100年,世紀之交的未來人很可能會說: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的頭等..."
袁亞湘院士:“引進人才”不應作為一個單位科研業績的衡量標準
"兩會期間,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數學家袁亞湘,呼吁科研機構..."
川大校長李言榮:提出真問題比熱衷“填補空白”更重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科研人員的成果也越來越多。隨之而..."
李家洋院士:只認第一作者,還怎么鼓勵合作?
"國內科研界對研究成果有“三認三不認”的現象:所謂三認,即只認第一..."
中南大學黃啟忠教授:炭/炭復合材料的基礎理論研究尚有不足,仍需努力
"炭/炭復合材料是新材料領域重點研究和開發的一類戰略性高技術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