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疲勞
"腐蝕疲勞是指金屬材料在循環(huán)應力或脈動應力和腐蝕介質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脆性斷裂的腐蝕形態(tài)。在腐蝕介質和交變應力的共同作用下,金屬的疲勞極限大大降低,因而會過早地破裂。這種破壞要比單純交變應力造成的破壞(即疲勞)或單純腐蝕造成的破壞嚴重得多,而且有時腐蝕環(huán)境不需要有明顯的侵蝕性。船舶的推進器、渦輪和渦輪葉片、汽車的彈簧和軸、泵軸和泵桿及海洋平臺等常出現這種破壞。"
點腐蝕
" 點蝕又稱小孔腐蝕,是一種腐蝕集中在金屬表面很小范圍內并深入到金屬內部甚至穿孔的孔蝕形態(tài)。具有自鈍化特性的金屬,如不銹鋼、鋁和鋁合金等在含氯離子的介質中,經常發(fā)生點蝕。在許多含氯離子的介質中碳鋼亦會出現點蝕現象。小孔腐蝕的蝕孔直徑一般只有數十微米,但深度等于或遠大于孔徑。孔口多數有腐蝕產物覆蓋,少數呈開放式(無腐蝕產物覆蓋)。蝕孔通常沿著重力方向發(fā)展,一塊平放在介質中的金屬,蝕孔多在朝上的表面出現,很少在朝下的表面出現。"
晶間腐蝕
"晶間腐蝕是金屬在適宜的腐蝕環(huán)境中沿著或緊挨著材料的晶粒間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局部腐蝕破壞形態(tài)。晶間腐蝕從金屬材料表面開始,沿著晶界向內部發(fā)展,使晶粒間的結合力喪失,以致材料的強度幾乎完全消失。例如,經受這種腐蝕的不銹鋼材料,外表雖然還十分光亮,但輕輕敲擊可能碎成細粉。因此,晶間腐蝕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局部腐蝕。"
控溫試驗
" 溫度是腐蝕試驗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往往還是一個加速腐蝕的因素。隨著實際要求不同,需采用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試驗裝置。常用的控溫試驗有等溫試驗、傳熱面試驗、溫差腐蝕試驗、溫差腐蝕試驗和高溫高壓釜試驗。"
動態(tài)浸泡
" 在強腐蝕體系中,由于腐蝕劑消耗過快或腐蝕產物積累過多;或者在緩慢腐蝕的體系中,由于一些重要的微量組分濃度發(fā)生變化;或者為了模擬實際情況,考察腐蝕介質和金屬材料間相對運動及充氣、去氣等對腐蝕的影響,要求試驗過程中不斷更新溶液或使試樣/溶液界面產生相對運動。為此發(fā)展了多種動態(tài)浸泡試驗。"
氫脆
" 按照氫脆敏感性與應變速率的關系可以將氫脆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氫脆:氫脆的敏感性隨應變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即材料加載前內部已存在某種裂紋源,加載后在應力作用下加快了裂紋的形成與擴展。
第二類氫脆:氫脆的敏感性隨應變速率增加而降低,即材料在加載前并不存在裂紋源,加載后在應力和氫的交互作用下逐漸形成裂紋源,最終導致脆性斷裂。"
磨損腐蝕
"腐蝕環(huán)境中摩擦表面出現的材料流失現象稱為磨損腐蝕,簡稱磨蝕。磨損腐蝕這種失效形式經常發(fā)生在泵、閥的過流部件(泵體、葉輪、密封環(huán)),管道內壁面,以及腐蝕介質中服役的摩擦副(如動密封面及軸承等零部件)中,造成磨損腐蝕損壞的流動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含有固體顆粒、氣泡的液體等,其中以液固雙相流造成的破壞尤其嚴重。腐蝕磨損包括與流體運動相關的沖刷腐蝕、空泡腐蝕及發(fā)生在摩擦副表面的腐蝕磨損、微動腐蝕等。"
縫隙腐蝕
" 實驗室浸泡試驗和電化學試驗時研究縫隙腐蝕的重要方法。對于浸泡試驗法,設計型式多樣的人造縫隙,采用多種腐蝕介質,一般以腐蝕質量或腐蝕深度評定試驗結果;電化學測試方法是以某些電化學參數作為判據,來比較金屬材料對縫隙腐蝕的相對敏感性,一般來說,電化學測試方式可縮短縫隙腐蝕的誘導期而達到加速腐蝕試驗的目的。浸泡試驗法包括三氯化鐵實驗、縫隙腐蝕的加速試驗方法、多縫隙腐蝕試驗、MTI試驗、臨界縫隙腐蝕溫度法等;電化學測試方法包括ASTM標準試驗方法、恒電位試驗、動電位極化試驗法、遠距離縫隙裝置試驗等。"
模擬浸泡
" 模擬浸泡試驗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水溶液掛片試驗,方法簡單。按照金屬材料制成試樣,在實驗室配制的溶液中或在取自現場的介質中浸泡一定時間,用選定的測定方法進行評定,常用表觀檢查、質量法和點蝕測量方法進行評定。根據試樣與溶液相對關系的不同,可分為全浸、半浸和間浸三種類型試驗。"
燃氣腐蝕
" 低溫腐蝕(露點腐蝕)是燃料中的硫通過燃燒生成SO2,其中一部分進而被氧化成SO3,SO3與氣體中的水蒸氣結合生成H2SO4并在低溫部位凝聚,加劇了腐蝕。由于這種腐蝕發(fā)生在硫酸露點溫度以下,所以也稱為硫酸露點腐蝕。露點溫度可高達150~170℃。"
氧化試驗
" 金屬材料的高溫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一項重要性能指標。對于某些在高溫條件下使用的材料,如爐料、爐輥、電爐加熱元件、內燃機汽缸活塞、燃氣輪機葉片和葉輪等,除了要求具有合適的高溫力學性能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高溫抗氧化性能。
測定氧化過程的恒溫動力學曲線(即Δm-t曲線)是研究氧化過程動力學的最基本的方法。它不僅可以提供許多關于氧化機理的資料,如氧化過程的速度限制性環(huán)節(jié)、膜的保護性、反應的速度常數及過程的激活能等,而且還可作為工程設計的依據。氧化動力學曲線大體可分為直線、拋物線、立方、對數及反對數五種類型。為研究高溫氧化動力學和氧化機理、評定合金抗氧化性能或發(fā)展新型抗氧化合金,通常采用質量法、容量法、壓力計法和電阻法等氧化試驗方法。"
電偶腐蝕
" 電偶腐蝕也叫以異金屬腐蝕或接觸腐蝕,是指兩種不同電化學性質的材料在與周圍環(huán)境介質構成回路時,電位較正的金屬腐蝕速率減緩,而電位較負的金屬腐蝕加速的現象。構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這兩種材料間存在著電位差,形成了宏觀腐蝕原電池。電偶腐蝕作為一種普遍的腐蝕現象,可誘導甚至加速應力腐蝕、點蝕、縫隙腐蝕、氫脆等腐蝕過程的發(fā)生。"
應力腐蝕
" 應力腐蝕開裂(SCC斷裂)事先沒有明顯的征兆,往往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常見的SCC有:鍋爐鋼在熱堿溶液中的“堿脆”、低碳鋼在硝酸鹽中的“硝脆”、奧氏體不銹鋼在氯化物溶液中的“氯脆”和銅合金在氨水溶液中的“氨脆”等。"
頁次:1/1 每頁25 總數1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轉到: